什么是PACS? PACS(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)全称为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。是近年来随着数字成像技术、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而迅速发展起来的、旨在全面解决医学图像的获取、显示、存贮、传送和管理的综合系统。它主要分为医学图像获取、大容量数据存贮、图像显示和处理、数据库管理及用于传输影像的局域或广域网络等5个单元。保证PACS成为全开放式系统的重要的网络标准和协议DICOM3.0。 PACS发展历史
最先推动PACS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传统的相机厂家。这是因为当数字化浪潮到来的时候,他们首先就意识到这对他们的产品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巨大的冲击。他们当然有着自己的优势:对各个厂家的设备连接能力有着最为清楚的了解;但是更有难于跨越的障碍:计算机技术不够充足,对图像设备及图像处理不够了解,因为他们毕竟属于传统的机械制造商。 刚刚开始的时候,许多设备制造商对开放的网络连接时有很大的抵触情绪。因为他们认为这是意义不大,并且对他们的利益由冲突,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意识到,已经落在了信息技术发展的后面;更不了解,信息技术会给医疗影像行业带来什么。比如GE,明明自己的网络协议是DICOM的,却非要命名成什么GemNet;SIEMENS 的网络协议是号称自己开发的SIMNET,既非DICOM也非DICOM兼容,后来才部分增加了DICOM接口;更有甚者,SHIMAZU 甚至没有任何网络协议接口。 他们的这种抵触情绪甚至充斥了DICOM协议的每一个角落。怀疑网络拒绝开放,这种场景使DICOM的制定者相当光火,也使广大的客户十分不快;一方面由于压力,另一方面在拒绝的过程中,设备厂商们自己也发现了开放其实意味着更大的市场和机会。97年开始,他们开始纷纷主动向DICOM靠拢。 这时候,PACS开始从学院和个别大型医院里走出来了。 传统的医学图像保存和处理方式存在的问题 1、 保存胶片需要很大的存放空间。为了提高胶片的利用价值,影像科不得不建立片库来贮存数量庞大的胶片,这就是所谓的“归档”或“存档”,即对胶片的管理。管理难度与数量同步增长,耗费大量财力、物力、空间。 2、 常规X线摄影沿用胶片-增感屏系统,成像后由胶片记录,需暗室冲洗,在显影、定影、冲洗、烘干、归档等环节上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。 3、 胶片库手工管理效率低,资料的查询速度慢,图像的传递需要大量时间,效率低,不能满足临床需要,如遇急诊问题就更严重。且容易把胶片归错档,使资料的查找和利用效率更低。 4、 传统X线胶片除了不便于储存和传输,更谈不上实时或快速异地会诊,不便实现多人共享。 5、 胶片的丢失、片损和变质所引起的信息丢失也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,即使一个管理制度十分完善的医院,由于借出、会诊等,胶片的丢失也不可避免。给资料的再次利用和科研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。 6、 把CT、MRI等图像硬拷贝到胶片上,保留的只是操作医师认为有用的信息,图像无法后处理,固定的窗宽、窗位已经丢失了大部分原始信息
PACS的优点 1、 它可快速、方便地在临床、急诊科室随时调阅胶片图像进行读片与诊断,提高了工作效率,避免了胶片在传递过程中丢失,成为医院现代化的管理手段。 2、 开展复合影像诊断、开展多学科会诊,克服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,使医护人员能为各类患者提供及时的诊断、治疗和护理。 3、 便于图像传递和交流,实现数据共享,发挥教学医院的教学和支持作用,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医院的诊断质量、效率和教学、科研水平。 4、 极大地改变了传统影像科与其他科室的关系,它的大范围运用必将对放射学实践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,促进更加专业化的发展,迫使行业内出现更为激烈的竞争。 5、 节约了胶片开支及其管理费用,从而进入无胶片时代。 6、 在医疗服务的社会需求不断增长的今天,上述优越性最终将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、缩短患者在医院的滞留时间,从而为医院和患者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。 |